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将每万人口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提出到2025年达到12件。在2021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中,每万人口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指标代替了此前年度数据中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新指标设计突出质量和价值导向,着眼于引导专利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2021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
《工人日报》记者注意到,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在年度统计数据中公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此前,该局在年度统计数据中公布的是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20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8件,超额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从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变化背后有何考量?何为高价值?
指标突出高价值
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的含金量最高。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综合指标。
这项指标连续写入“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体现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将每万人口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提出2025年要达到12件。
据介绍,高价值发明专利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
业内人士表示,这5种类型的高价值发明专利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造,突出创新成果转化实施质量和效益,着眼全球专利布局,反映了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形势需要。
纠正片面追求数量的倾向
对于每万人口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这一新指标,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该指标设计突出质量和价值导向,有利于引导专利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我国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不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清醒认识到,专利质量还需要持续提高。
此前,部分地区和部门在企业资质认定、资格评定及奖励举措中,将专利数量直接作为主要条件之一,缺少针对专利对企业发展及产品创新等价值和贡献度的评价考核,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创新主体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运用。一些地方曾出现“为申请而申请”的情况,甚至有用财政资金来补贴专利申请的现象。
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去年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清理完善各项涉及专利的奖励政策和资格资质评定政策,不得直接将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作为享受奖励或资格资质评定政策的主要条件。
业内人士认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的统计监测评价,有利于纠正片面追求数量的倾向,能够更加客观度量我国的创新能力和产出绩效,更加准确评价我国在全球创新竞争格局中的位置和水平。
高价值发明专利规模稳步扩大
推出每万人口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一方面加强对指标的宣传解读,积极引导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同时支持地方根据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做好相关指标的设置工作;另一方面,为防止单纯追求指标数量、互相攀比,进一步研究完善了指标统计监测评估机制,包括开展专利激励政策监测评估、加强指标动态统计监测等。
从2021年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高价值发明专利规模稳步扩大,发明专利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储备来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79.2万件,较“十三五”期末增加了11.4万件。
从维持年限较长的有效发明专利来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2.3万件,同比增长27.7%,占国内总量的比重达到了11.9%。
从创新主体海外布局能力来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有效发明专利为8.3万件,同比增长21.8%,其中近9成创新主体是企业。 【编辑:张楷欣】
Copyright © 2002-2019 www.zszj7788.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