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蓝狮在线集团|欢迎你~
过去一周,内地娱乐圈的日历仿佛“倒退”了20年。先是线上重映的周杰伦“旧演唱会”吸引了1亿人次观看,随后,年近40岁的王心凌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拷贝当年MV中的唱跳名场面表演自己的成名曲《爱你》,一时间,这位“甜心教主”的多首老歌在多个音乐平台上“屠榜”。
这样的现象,从网络上流传的一问一答玩笑中大约可以看出原因:
王心凌怎么又火了?
我们80后90后只是老了,不是死了。
周杰伦和王心凌最初走红都是本世纪初,那会儿大多数80后90后正处于上初中、高中或者大学的年纪,也就是笼统意义上的青春时期。而流行文化最能给人带来深刻影响和记忆的阶段,正是青春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两年很多音乐人把演唱会开到了线上。这种形式虽然会导致现场感缺失,但线下演唱会无法实现的跨空间共鸣却意想不到地出现了。以周杰伦“重映”为例,人们一边听歌一边在社交平台互动,即使是天南地北一生都不会有交集的两个人,也能通过相似的青春密码匹配,从而走进对方心中的某个区域。
在集体记忆和共同想象之外,能让80后90后突然琢磨起怎么为周杰伦王心凌应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歌唤醒了他们多年前的私人记忆。这些记忆或许关于友情或许关于爱情,或许甜蜜或许青涩,但都既纯粹又热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在年少时听过的歌、爱过的歌手都留在内心留下了痕迹,当他们以那时候的模样再次出现,心理上就会应和青春的重现,所以与其说最近的娱乐圈在怀旧,不如说是一代人在怀念从前的自己。
文化符号不是80后90后的专属产品。前几天有一个悲伤的消息是音乐人沈庆因车祸去世。在网络上怀念他的大多是一些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人。作为校园民谣的代表人物,沈庆1992年发表的歌曲《青春》是当时年轻人心中的金曲,吉他、情书、白衣飘飘则是他们永藏心间的精神图腾。
以同样的思路往上追溯,80后90后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父辈们至今对“老炮”崔健念念不忘;往下看,再过十几年,如今正青春的00后乃至10后也会被存储下“回忆”,也会被将来的年轻人当作“怪物”一样看待:这些“老人”在为谁疯狂?
一段时间以来,娱乐圈的各个领域都在刮“考古”风。有人说这从侧面说明近十年来音乐、综艺等领域的没落。这话不是没道理,但要知道事物发展总会有螺旋状上升的图像,“翻红”也不失为行业发展的一种路径,比如近年来一些有实力的中年演员正是通过翻红被看到,从而遇上了“应景”的好作品。
其实,怀旧、回炉的节目一直都有,只是无论是积极转型还是坚持老路,艺人能否持续给大众以惊喜和新东西,能否重新走红,恐怕谁都难以预测,毕竟,那是市场的事,是未来式,可以预期的是,我们总是要向前走的。
“青春”的再次萌动,不过是人们内心里还残留着拒绝忘记的情愫,尤其是当下替代品无法震荡他们的日子里。 【编辑:上官云】
Copyright © 2002-2019 www.zszj7788.com 版权所有